李家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10-31 13:21:54.0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行胜于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推进“三农”建设,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到“全面推进农业强国”……一幅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三农”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着力点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此,中共中央明确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解题思路和行动指南。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主要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面发展,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传统产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动力。必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驱动作用,以科学技术引领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将乡村传统产业和数字科技相融合,推动乡村传统产业朝着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因数在于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特别是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一方面,要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科技小院、农科院专班等项目靶向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到乡村工作和生活。同时可以加强科研机构、学校与乡村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降低企业创新的门槛和成本。从而借助人才力量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含智量,推动乡村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振兴乡村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离不开本土的“田秀才”。要创新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相关知识,大力培养热爱农业、懂技术、懂操作、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用“项目”锻炼全能人才。同时,要针对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等,为人才提供参与多样化项目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才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有情怀、善经营、懂市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好示范效应,通过“干中学”“传帮带”来影响和带动一批高素质农民,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在于生产资料的创新和优化。

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其中生产资料的创新和优化是推动这一过程的核心变量。生产资料的创新和优化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在乡村传统产业在分配资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分配前,需要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如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等。这些目标将为资源分配提供方向,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政府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各类资源的分配比例。例如,对于土地资源,可以根据各村的发展潜力和产业特点,合理分配土地用途,确保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得到满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使土地资源向效益更高的产业流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民来说,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同时,要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和利益不受损害。加强产业间的协调和合作也必不可少,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产业联合体、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资料创新和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例如,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乡村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智慧农业工程,研发推广传感器、植保机器人、温室光温环境调控等技术,建设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农业设备等,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强化‌产业深度融合。生产资料的优化不仅限于农业内部,还包括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方式,可以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向二产和三产拓展。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还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等目标。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物流体系、创新农产品加工、整合政府资源支持等策略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大量新产业新业态竞相绽放。要强化绿色生产理念在乡村传统产业中的普及,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衡量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标志就是看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合理化的特征。当前,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还包括餐饮住宿、商超零售、养老护幼等乡村服务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就是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这些服务业,打造功能完善的乡村居住生活圈,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经营,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等新模式,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机构的多元化,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进步。

要立足乡村传统产业这个根基,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机遇,支持乡村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乡村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工产业涉及的设施、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换。其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乡村特色资源优势。乡村地区生活节奏慢,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便于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利用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既可以为乡村经济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加乡村亮点,吸引游客前往。再次,要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地方政府应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充分发掘、多向彰显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如以“农业+加工流通”催生中央厨房、直供直销、预制菜、会员农业等新业态,以“农业+教育”催生教育农园、亲子体验、研学示范等新业态,以“农业+旅游”催生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游”等新业态,以“农业+康养”催生康养农业新业态,以“农业+展览”催生会展农业新业态,以“农业+林牧渔”催生基塘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新业态,以“农业+多种元素”催生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等新业态。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我们要坚定信心,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厚植产业发展的沃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乡村振兴的“新”力量不断涌现,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李家强·江西省投资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