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康养产业发展新机遇: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与产业融合

2025-03-05 15:34:30.0

来源:中国网康养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的政策方向“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是重要内容,将扩大内需与老龄化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健康、养老、中医药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驱动:消费提振与养老保障双轨并行

消费扩容:万亿级康养市场激活

“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重点支持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意味着:健康消费品升级,适老化智能家居(如语音控制护理床)、康复辅助器具(如AI外骨骼机器人)等产品将加速迭代,北京健销会将成为技术展示与采购对接的核心平台;银发旅游爆发,文旅部等9部门推动的银发旅游列车计划,将催生慢旅行+康养服务新模式。例如,结合中医药资源的养生专列(如北京至云南的中医理疗主题线路)或成热点。

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普惠与品质并重

养老金“双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上调,直接增强老年群体消费能力;长期护理保险全国扩围,50个试点城市落地后,护理服务市场将规范化,推动居家照护、社区康复等细分领域标准化发展。

中医药振兴:从传承到国际化的跃升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结合北京中医药交易会,产业机遇体现在:经典名方产业化,针对老年慢性病的院内制剂(如降脂颗粒)加速市场化,并通过展会对接海外采购需求;中医药+旅游融合:如北京九华会展中心周边可打造中医文化体验馆,吸引国际游客消费。

产业升级: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

智慧康养,数字技术重构服务链条;AI健康管理,政府鼓励新型消费发展,可穿戴设备(如实时监测血糖的智能手环)与家庭健康数据平台将普及,企业可通过北京展会推广设备+服务订阅制模式;社区智慧养老驿站,整合远程诊疗、药品配送、紧急呼叫等功能,成为下沉市场的核心服务节点。

银发经济分层:刚需与高端并行

普惠养老,政府要求扩大老年助餐、农村养老服务,预制菜企业可开发低盐低脂老年营养套餐,供应链企业布局县域中央厨房;高净值服务,针对活力老人的高端康养社区(如云南旅居养老项目)、抗衰老医疗(如干细胞疗法)借力免税政策吸引跨境消费。

康养金融创新:保险与资本联动

“养老社区+保险”产品,商业保险机构推出“购买保险获优先入住权”模式,加速养老地产REITs融资;个人养老金账户扩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策优化,推动康养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增长。

跨界融合:消费场景与资源整合

文旅康养,银发旅游的“内容革命”;主题化线路设计,中医养生之旅(北京展会后衔接云南康养旅游)、慢性病康复游(结合温泉疗养);交通服务升级,国铁集团增开旅游列车,可设置适老化车厢(配备血压监测、紧急呼叫按钮),并与景区旅游及康养服务打包销售。

县域康养:下沉市场的新蓝海

农村养老综合体,利用闲置校舍、卫生院改造为“互助养老中心”,政府补贴+企业运营模式可复制;中医药种植与旅游,例如河北安国中药材基地开发采药-加工-体验一体化乡村旅游项目。

国际消费中心:跨境康养资源整合

“一带一路”中医出海,依托北京中医药交易会,推动针灸、推拿等服务机构在东南亚设点,配合医保跨境结算试点;入境消费激活,扩大免税店中医药保健品(如人参精华、艾灸贴)品类,吸引海外游客采购。

挑战与建议

标准化瓶颈,适老化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将联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制定细分领域规范(如智能护理床安全参数);人才短缺,加快培养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康复护理专业;数据安全:智慧养老平台需加强隐私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健康数据可控共享。

从“需求响应”到“价值创造”

2025年康养产业的核心逻辑已从被动应对老龄化,转向主动创造“健康老龄社会”的价值增量。政策端的消费提振、技术端的智慧赋能、市场端的场景创新,正共同推动产业向“高品质、多层次、全球化”迈进。北京健康消费品展销会与银发旅游列车的落地,不仅为供需对接提供平台,更标志着中国康养产业从本土实践向全球方案输出的关键转折。未来,企业需紧抓“中医药国际化”“普惠服务下沉”“数字康养融合”三大主线,在万亿级市场中抢占先机。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