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医学院校信息化发展 助力地区基层卫生人才高质量培养

2025-05-14 10:00:49.0

来源:中国网-康养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融合的大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医疗教育也需要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帮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加深校企合作,打通产教融合新路径,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兴起,从根本上解决了医学实训教学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三高三难”痛点难点,实现教学、实训、实习的有机融合为宗旨,逐步实现“区域内引领、行业内示范、可复制推广、能辐射带动”的既定目标,为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基地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总结建设成果,逐步形成以下特色创新点。首先,通过打造高质量医学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将线上H5技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因安全隐患、场地限制、操作过程时间长等原因不易开展的实训项目。遵从“以虚辅实、能实不虚”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一系列高仿真实训场景和实训项目,夯实专业的理论教学环节,让知识“动起来活起来”,降低教学抽象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第二,创新实训课教学模式,螺旋式上升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推动专业实训课程创新与重构,将虚拟仿真资源等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全过程,打造课前自学、课中虚实结合沉浸式训练、课后强化练习巩固+考核的完整、创新的虚拟仿真实训“教、训、考”模式。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以“虚拟-仿真-实训”为主线,加强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学习体验,为后期医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缩短实习的适应期。第三,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训操作流程,联合校内教师、临床专家、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研发设计,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及实验教学优势,与行业的技术优势互补,探索开发特色医学类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为教学、科研、临床一线服务,强化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新模式。最后,通过建设开放共享教学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重复使用性强、安全系数高、资源共享率广、高仿真、低成本等优点;有助于我校充分利用虚仿基地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科普、竞赛等服务,扩大虚仿基地影响力。

2024年度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协助完成社会培训项目40个,培训乡村医师等上万人,培训满意度达99%。向社会免费提供20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

2024年基地成为首批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建设联合体理事单位,获《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健康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形成可复制的示范经验。依托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展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学术年会、教育培训等活动均成功举办,反响良好;学校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信息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学习效率、切实有效的实训条件,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奖数量和等次都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单位满意率均创历史新高。

在该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我校取得了丰富的师资建设成果。学校通过与多家医院、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团队,2024 年度获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两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通过验收,获批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联合体1个。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等荣誉称号。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医学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实训课程结构创新与重构,打造了虚实结合实训新形态,稳步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为推动职业医学院校信息化发展,助力地区基层卫生人才高质量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来卫东  王舒颜,责编: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