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11:41:12.0
来源:中国网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立夏
2023年5月6日,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时至立夏,万物繁茂。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重视“静养”。
立夏养心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因此夏季养心,恰逢正时。
拍打心包经:晚上7点~9点是血液循环的旺盛时期,可通过拍打心包经,或者手臂的肘窝处进行排毒,这样能有效加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脑的血液循环。手掌空心拍打,养护心脏。
按摩中指: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摩中指,因为中指对应着心包经,做弹中指的动作可以活动心包经。
屈指通心络: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身体放松,一手握拳,小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拢,然后小指用力向掌心屈伸81次,两手交替进行,有泻心火、通畅心经、提神醒脑之效。
立夏两宜
1、午休
立夏后,正午气候炎热时,人体血管扩张,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中午时分可以适当打个盹,睡好子午觉。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13时至14时是午睡的最佳时间。
2、夜卧早起
立夏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人生天地之间,当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在阴气最盛的子夜和阳气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夜里应适当“晚睡”,但不应晚于11点,以保证子时进人睡眠状态,早晨要“早起”,在5点至7点之间起床,能够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迎接新的一天!
立夏三忌
1、冷饮
吃过多冷饮,会让“喜燥恶湿”的脾胃受伤,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消化道症状。夏季高温,雨水增多,易导致湿热盛行。冷饮内积,导致里生湿热,加之湿热天气的影响,人体也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包括口苦、食欲下降、腹泻,还可能出现皮肤湿疹。
消热解暑可食新鲜果蔬,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
祛湿的食物如:薏米、黄瓜、空心菜、莴笋、莲子、冬瓜等。
2、大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心阴,耗心阳。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汗出过多会影响血液的充盈,使心脏功能发挥受阻。
立夏以后,自然界中阳气渐长、阴气转弱,气温逐渐走高,体内新陈代谢加快,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3、郁怒
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心“主神志”,天热心火浮,暑热易让人烦躁不安,心神被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心跳加速,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重视“养心”。立夏天气渐热,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静养,戒怒戒躁,保持心情舒畅,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