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16:30:21.0
来源:中国网
如果你是仲泰医圣堂的常客,熟悉整个医馆的布局,以及大多数诊室的客流情况,那么进入四月份以来,你会发现,仲泰堂的顾客构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你坐电梯到二楼,出门左拐,会瞧见新增的四五条候诊长条凳上,坐满了抱着孩子的宝妈或宝爸。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中医儿科专家,给自己的孩子瞧病。
这位专家,就是出身六代中医儿科世家段国兴老先生,4月8日刚刚入住仲泰医圣堂。
我们曾听不少患儿家长抱怨,说现在中医儿科专家太少,很多时候,逼不得已,只好转头去看西医,装作不知道药物和输液的戕害。
中医专家少,这是事实,现在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干儿科,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过度紧张,稍有不适便去找医生,强度太大;另一方面是,儿科要面对的是孩子——古时中医讲儿科成为“哑科”,并有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
此处“哑科”的“哑”字,是小孩子无法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感受,疼痛的位置等等,脉象也要比成人难感受得多,大量的检查不仅仅让孩子受苦,也会让家长跟着遭罪,有的孩子甚至会排斥听诊器的触感,非常难配合。这便造成儿科第一难——“辨证难”。
儿科还有第二难:“服药难”——这种经验,有过喂药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儿童对药物的接受度低,口感、剂型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服用,往往哄一次吃药,比上一天班都累。
那么,作为六代中医儿科世家、如今名声远播的段老师,是如何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呢?
一言以蔽之,无非“善用经方”。
段氏儿科,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岐黄史已绵延240余年,尤其第二代敬字辈时,与医圣张仲景后裔段张氏联姻,从此与经方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段国兴这一辈,他又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在总结前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尤其在临症上采用仲景经方治疗中医儿科疾病,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和学术观点。
具体到儿科“辨证难”和“服药难”两个难题,段老师惯用的方案是这样的:
在辨证方面,经方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全面考虑患儿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方的药味精简,更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病情,精准用药。
在服药方面,经方注重药物的口感和剂型,尽量选择患儿易于接受的药物形式,如糖浆、颗粒等。同时,经方还注重药物的配伍,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既能保证疗效,又能减轻患儿的服药难度。
由此,在经方利刃之下,“辨证难”与“服药难”两大儿科问题,便迎刃而解。
下面这则医案
是一位两岁半的小宝宝,在遭了不少罪之后,最终接受段医生诊治,很快着手成春的经过。
今年三月初,工农路一位吴姓家长发现,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阳阳,原本红润的脸颊变得苍白,手和脚出现了许多小红疹,伴随着发烧和咳嗽。
经南阳某三级甲等医院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同日住院治疗。
吃药输液两周,小阳阳手脚小红疹子消失后,遂出院。
时隔不久,小阳阳发热再起,体温经常在37°-38°之间,伴随腹胀和咳嗽症状,让家长不胜焦虑。
期间,得知段氏儿科入住仲泰医圣堂的消息,离家也不远,便抱孩子前来求诊。
段国兴医生望闻问切,察看小阳阳舌苔脉象: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浮。
经方的辨证精髓是,只有先抓主证,才能清晰辨证的层次,使诊断的程序更加严谨——段国兴医生自然依循着这一千古路径,在诊断小阳阳的病情时,首先观察到了主要的症状,如发热、腹胀和咳嗽,这些是小阳阳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医生进行辨证的关键。通过细致的诊断,他辨识出了小阳阳的病证属于中医的“湿热内蕴”类型,于是,果断开出经方方剂:柴胡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组方:桂枝、柴胡、厚朴、黄芩、半夏、芍、党参、炙甘、杏仁、生姜、干枣等。共两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五次温服。
请注意:一剂分五次温服,这种方法对少儿服药难问题尤其有用,因为孩子们通常对药物的味道敏感,而且他们的消化系统相对脆弱,无法承受大量的药物。通过将一剂药物分成五次服用,不仅可以减轻他们对药物味道的不适,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一剂后热即退,二剂后食欲大振,五剂后咳嗽基本停歇。
段医生干净利落的治疗过程,正应了《黄帝内经》里的古训:“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因此,当您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如遭逢了健康困扰,不妨考虑寻求段国兴医师的帮助。
段国兴医师如今在仲泰医圣堂坐诊,他将以深厚的医学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为您带来最专业、最贴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