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老中医”——唐年亚医生

2024-05-10 18:20:06.0

来源:中国网康养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有疗效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大多数患者,第一次找唐年亚看病时,心里大都会嘀咕,这么年轻的中医,疗效会好吗?

长久以来,人们似乎有一种印象:看中医,一定要看“老中医”,最好是那种鹤发童颜、银须飘飘,仙风道骨式的,这样契合人们经验的形象,看上去才踏实,不然就不足为信。

  不可否认,许多“老中医”确实厉害,理论临床俱佳,对病因病机手拿把掐,疗效自然不差。

但反过来,老就一定厉害吗?这还真不一定。

你印象中的老中医?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你对某老中医慕名而来,常常是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啥病也不告诉,开个方子回家吃上三五天,效果不明显,再去,调个方子,再吃吃看,整个看病过程,说不上五句话——这样的“老”中医,你愿意让他问诊吗? 

所以,一位大夫好不好,真的跟年龄大小无关,拨开虚浮的迷雾,一头扎进本质里,我们就直接说吧,好大夫的标准只有一个:看疗效。 

我想没人会反对这个说法,没有人看医生不是为了疗效。 

唐年亚的许多患者,都是因为疗效,改变了“看病必须找老中医”的执念。 

看中医不一定非要“老”

2021年,64岁的平顶山人王女士,经人介绍见到唐年亚时,感觉跟想象中的中医有些落差:这医生咋是个小年轻?

她反复心胸闷痛3年多了,伴新冠疫情后加重,已经找过好几个须发皆白的老中医治疗,药吃了不少,却效果寥寥,甚至其中还曾隐隐加重。

那么,眼前的这位小伙子能行?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别人既然介绍了唐医生,应该有他的理由吧,试一试也好。

王女士便开始诉说自己的病情:反复心胸闷痛右侧明显,梦多、咽异物感无痰,皮肤瘙痒,夜间燥热,白天时烘热,偶便秘,偶有头痛。

唐年亚面色沉静,双手稳定,有条不紊地望闻问切:发现王女士面黄,形体适中,眼睑色黑。血压110/80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之后略一思忖,诊断其为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痛。开出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只是30剂之后,诸症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

从此在王女士的认知里,“老中医”被重新定义。 

我用医术为自己正名

 

26岁的研究生赵某,也对“老中医”有过刻板印象。 

那是2019年的事儿。那时小赵学业压力巨大,反复失眠,记忆力变差、胸闷胸痛,作息颠倒、乏力、情绪波动大,烦躁、淡漠、抑郁是他情绪的主色调,总之一身毛病。 

看了不少心理医生,各种方法试尽,无法撬动他内心的坚冰。

别人给濒临绝望的小赵介绍了唐大夫。

小赵初见唐大夫,看着好像也没比自己大多少的医生,亦是一脸质疑。

 

唐医生依然面沉如水,伸手把脉,望闻问切,看着面黄体胖的小赵,一点点判断着他的身体信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然后断定他为痰瘀证所导致的失眠、胸痹,治以二陈汤合龙骨牡蛎汤加减,理气化痰活血安神。配合规律作息、拳击运动,60剂服下,已基本治愈。后期半年内每月调理1次,随访2年病情稳定。

小赵从此成了热烈的中医爱好者。

现在的荣耀来自长期的坚持

如此这般的医案,不胜枚举,我们就此打住,不再重复。

唐年亚医生之所以能在盛年之时,便有了此等着手成春的手段,看看他的履历,你就大概明白了。

【唐年亚,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中西结合医师,副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黄帝内经》专家邱幸凡教授,主持省市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29篇,主持专利10项,参编教材7部。】

这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和光环背后,都是唐年亚无数倍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是他对中医痴迷与热爱所催生出的花朵。

下面,我们就把他擅长治疗的领域,给大家大致罗列一下,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感受下“80后老中医”的深邃与锋芒。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血管病变、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炎、支气管肺炎、咳嗽、鼻炎等;

【男性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

【妇科疾病】女性月经病、不孕等;

【皮肤病】皮肤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

【癌症】肝癌、胃癌、肺癌。

坐诊时间:周三、周六全天

责任编辑: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