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想要长得高,这五步你踩对了吗?

2024-05-11 11:15:25.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下,很多父母对娃的身高有着较高期望:

◍91.2%父母希望男孩长到175厘米以上

◍82.7%父母希望女孩子能长到165厘米以上

不惜花费大把精力金钱,想“帮”孩子一把。真不忍心给你们泼冷水,但事实上:

超过一半(54.2%)的孩子

居然连遗传身高都没有达到!

甚至有30.8%处于中下或生长迟缓水平

据《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

从医学角度出发,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许多家长对此并不具备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导致他们在处理孩子的身高增长问题时,容易陷入各种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旦孩子的骨骺闭合,即意味着他们的骨骼生长已经停止,此时再想通过任何手段来增高,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对于身高问题,我们必须在早期就进行关注和干预。否则,孩子的梦想,无论是从军、舞蹈、主持、航空、演艺,都可能因为他们的身高而受到影响,甚至破灭。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我们特此为大家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下是5大常见的误区,我们需要避免:

误区1:父母高,孩子肯定矮不了

许多人坚信,只要父母双方身高均不低,加上经济条件宽裕,孩子的饮食营养得到充分保障,那么孩子的身高超越父母是顺理成章的事。
曾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父亲身高超过175厘米,母亲身高达到160厘米,都不算矮。然而,由于父母没有持续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当意识到需要干预时,时机已失,女孩的骨骺已经闭合,生长潜力不再有。

性早熟、骨龄提前等都会导致骨骺提前闭合

女孩初潮后,若是身高不高一定要提高警惕

导致孩子的身高连遗传身高都没达到,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多,由于父母缺乏正确的方法,没有及早地发现和干预。

误区2:七分天注定,三分靠后天

父母个子矮,还不重视这30%

虽然遗传因素在决定身高中占据了约70%的比重,而后天因素仅占30%,这似乎显得后者的影响力有限,但这30%的非遗传因素实际上可能导致身高差异达到10至20厘米。这一差距在个体间的身高对比中是显著的,因此后天的努力同样不可忽视。

我们来细细算一下(假设妈妈160cm,爸爸170cm)

涨知识

男孩的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之后再±7.5厘米,得出两个数值就是我们对男孩身高的预测值范围。

女孩的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之后再±6厘米,得出两个数值就是我们对女孩身高的预测值范围。

 

男孩身高范围:164~179cm

女孩身高范围:152.5~164.5cm

身高是164(152.5)cm,还是179(164.5),这15cm的差距,甚至突破遗传,就要靠后天的努力,也就是那30%来决定了。

误区3:饮食上的错误认知

饮食对于孩子的身高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参与小儿助长项目的孩子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性早熟、骨龄提前2岁甚至更多、肥胖、鼻炎、生长发育迟缓等。在这些情况下,合理的饮食尤为关键。
比如:高热量、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如炸鸡、烤肠等油炸食品,以及含糖饮料和零食,都应限制摄入。同时,一些被认为具有强补作用的食物和营养品,如人参、蜂王浆等,也可能导致孩子过早发育,加速骨骺闭合,从而引发肥胖和性早熟等问题。
因此,避免孩子胡吃海塞、盲目补充营养,是确保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阿沛骨龄超两岁,就是因学业压力吃很多高热量食物

牛羊肉、鱼虾蟹、零食等

经两个疗程的调理+控制饮食,吃谷类蔬菜猪肉

骨龄匹配,不到一年从150+厘米→近170厘米

性早熟和骨龄提前无疑是对孩子生长潜力的一种“偷窃”,它们悄无声息地侵蚀了孩子本应有的成长时间,从而限制了最终身高。
而睡前喝牛奶可能不利于长高,因为难消化的高蛋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进而影响生长。

误区4:打生长激素

补钙营养素,或吃增高药物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高问题感到非常焦虑,担心孩子生长不足,因而可能会盲目寻求各种方法,包括购买各种营养补充品、增高药物,甚至考虑使用生长激素。
但实际上,钙、维生素D和氨基酸等营养剂的作用仅是辅助性的。虽然钙是影响身高的多种微量营养素之一,但并非所有身高问题都源于缺钙。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他们的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这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滥用口服增高药物不仅无助于孩子的生长,还可能带来无法逆转的副作用。这些药物中常含有对孩子并不必需的成分,它们可能会诱发性早熟等不良后果。因此,在考虑任何干预措施之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当孩子开始使用某些增高药物时,可能会短暂地观察到生长速度的提升。然而,这种加速作用很可能是以牺牲长远的生长潜力为代价的,因为不久之后,孩子的骨骺可能提前闭合,导致生长停止。对于生长激素的使用也是如此,虽然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3%,但如果没有相关病症而滥用生长激素,可能会过早耗尽身体的生长潜能,并引发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性早熟和骨骺线的提前闭合。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不寻找阻碍生长的根本原因,那么即使服用了增高药,也不见得有效,反而可能错过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在考虑任何干预措施时,都应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误区5:适合别家孩子的长高方法

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

人类天生具有从众心理,特别是在面对成功案例时,往往会希望模仿以获得相似的成就。例如,当听说某位家长的孩子通过特定的食物或方法长高了,很多家长便急切地想要采纳同样的做法,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受益。

没有包治百病、包长高的神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成长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因为脾胃功能较弱而容易积食,即使摄入优质食物也难以吸收;而另一些孩子可能仅因为钙质不足而影响了身高,一旦补充钙质便能看到明显的改善。还有的孩子可能由于鼻炎或阳气不足而影响生长,当这些问题得到缓解,生长速度自然加快。

孩子们的先天条件、生长环境、性格和体质等因素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促进长高的策略应当个性化定制。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家长往往能够发现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仲泰医圣堂的梁振新医生专注研究小儿推拿还是整脊专家为小儿的成长发育,致力于为小儿的成长发育提供专业的中医治疗服务。
在小儿推拿方面,梁振新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小儿推拿手法和技巧,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个性化的推拿治疗,帮助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同时,他还注重预防和改善脊柱问题的方法,如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等。